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明确教师职责 创建和谐育人环境
时间:2013-04-08 13:59:50 作者:黄巧亮 来源:黑龙江大学 【 】 浏览:318

摘要:
    教育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关键又在于教与学的和谐。教师应明确职责,努力营造教与学的和谐,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针对构建和谐育人环境下教与学存在的矛盾,分析了当前构建和谐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创造和谐育人环境的几个建议。  
     
关键词:
    教育和谐; 教与学; 教师职责; 校园文化; 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主要议程,凸现了党和国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社会更加和谐,已经成为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未来接班人的重任,与社会发展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关系到祖国未来发展大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和谐的重要性。教育的和谐,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整个社会的诸多方面,而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就要在教与学的和谐上下功夫。
  一、教师的基本职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尊重。作为一名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明确自身的职责,确保自己所传授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能让学生从中受益、从中受用终身,能充分体现教育的时代性、职业性和有效性[1]。
  1.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学相长
  热爱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前提条件,唯有全身心地投入才有将事情做好的可能。教育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如此,对于教师队伍而言,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学相长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2]。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身心合一地投入到教学中,通过辛勤耕耘让学生不仅能学到很多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对人生有深刻的思考,让他们能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又能为社会多做贡献,教师应该珍惜并热爱这项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为之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2.不断完善自我,做不断创新的新一代教师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陈卓提出了教师所应该具备的四识,即教师应该具有知识、见识、常识与胆识,这四识在教师身上体现出各自独特的含义。
  首先,从知识的角度讲,教师不但应具有精专的专业知识、全面的教育科学知识,更要具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教师平常应注意知识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具有多样性,更加吸引学生。其次,从见识的层面上讲,教师应该尽可能参加诸如学术讨论会和教学观摩等一些活动,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再次,从常识的角度讲,教师对教育常识的尊重是十分重要的,它让教师看清楚教育现实。最后,从胆识的角度讲,教师不但要有胆识直面教育体制的弊端,还要有胆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3.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了变化,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对高校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队伍必须与时俱进提高教育水平,必须注重教育方法[3]。注重方法,能够在教育工作中善于从学生立场全方位去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自然能够换取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田存梅提出教师应具备的教育学生的几种方法,首先要严肃认真地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创造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激发其潜力。其次,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激起其求知欲,帮助其树立成功的信念。另外,还要真诚地赞扬、赏识学生,使其产生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除此之外,要树立依法执教意识,充分了解自己和学生的权利、责任、义务,以便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当然,教师还应该注意多关爱学生,争取成为学生们信得过的良师诤友,消除因角色差异而引起的鸿沟,有利于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二、构建和谐教育在教与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教与学,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实践环节中却会受到很多影响,所以在构建和谐教育的过程中可能遭遇到很多困难。而在当前社会转型阶段相对集中的矛盾主要有如下几方面,是我们构建和谐教育所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1.学生责任意识淡泊,学习目的不明确
  责任意识是建立一切优秀品质,培养一切美好行为的首要因素。目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存在着一些问题。即使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尽职尽责,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效率不高、功利心强等等现象。其原因除学生自身之外,还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环境。第一,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得家长在培养子女过程中,没有把培养子女责任心作为成长的基本条件,而采取了只讲奉献不讲回报的传统教育方式。第二,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围绕着考试,而在责任和良知方面的教育则非常缺乏,从而导致了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淡化。第三,独生子女的特殊教育[4],使得很多学生易形成情感上的“自我中心”,养成不善于团结,不善于竞争,缺乏协作的品质和责任意识。第四,媒体宣传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例如媒体常宣传成功人物形象,而这种成功又是那种能用赚钱的数目来衡量的人物形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冲击日益强烈,往往会使学生过分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这也是造成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成因。第五,社会竞争的压力,高校学生的毕业竞争日趋激烈,强大就业压力迫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好专业知识以外,必须更多地学习和关注与就业有关的技能和知识,造成大学生过分地注重实用主义和功利倾向而缺失了责任意识[5]。
  2.教学硬件设施不齐备
  虽然应对学生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诸如启发式教学,应和学生多沟通、交流。但是限于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很多途径在课堂上,甚至课下都难以实施。以启发式教学为例,采取此种方法的前提是课堂上老师多问,学生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以小的班级容量为前提的,而现如今我国学校的课堂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都是人满为患,限于此,大部分教师只能进行以讲为中心的上课模式。还有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很多时侯无法和学生进行交流,无法有效地了解学生的症结所在,也就无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培训力度不够
  创建教育的和谐,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关键还是要靠人,要靠教师队伍的不懈努力。仅就知识而言,许多教师由于繁重的教学压力,忽视了学术研究;也有些教师只强调知识的精专,而忽视了知识的广博,没能树立广泛摄取知识的意识。这些现象都会从不同程度影响教学的效果。此外,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师的深造与培训不能得到保证,导致知识更新不能与时代同步。这样,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侯,就容易出现因知识缺乏时代性,从而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出现了教与学的不和谐。
  三、创造和谐育人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知识、扩展视野,进行生活、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的舞台,校园生活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具有传递信息、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等多种功能。一个学风优良、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为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出和谐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
  2.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建设
  德育建设,实际上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只有懂得如何做人,方能珍惜生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由于升学的巨大压力,家长和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教育,所以“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都无所谓”的理念蔚然成风也就不足为怪。许多人都过于简单地认为,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以以后慢慢再说,而学习成绩却不能轻视,殊不知意志品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思想偏激,抗挫折和独立生活能力低下就已经来不及了!因此,当前必须要加强德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一点一滴中注重对意志品质的培养,让教育更有效、更和谐。
  3.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本质上就是要尊重学生,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关怀的温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工作方式,从指令性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善于把握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真正需求,教学中的教才能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取得成效。当学生发现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是从学生角度设计的,方法方式也正好适合,他们必然会努力学习,形成教学相长之势,建立起和谐的教学环境。
  4.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进则退”的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否让学生满意,能否让教学顺利进行,其中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教师的自身素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身为教师,我们就必须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我们的言行符合教师的身份,让我们的学识足以胜任教师的工作,当然,教师队伍还要注重团队建设,加强交流,集思广益,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教学环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 艳. 大学德育:有效才是硬道理[J]. 教育与职业,2006(10):70-71.
[2] 陆明万,李俊峰等. 热爱教育事业教学科研相长——精品课建设体会兼谈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成长[J]. 力学与实践,2005,27(3):76-78.
[3] 张兴唐. 教书育人全方位为大学生的成人成长服务[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50-151.
[4] 胡卓南. 试论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 江西教育科研,2006(9):17-18.
[5] 王 军,何 苗,黄曙萍. 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及其引发的思考[J]. 江苏高教,2004(1):121-123.


关键词:明确 教师 职责 创建 和谐 育人 环境 上传者:admin
】【打印繁体】 【收藏】 【推荐】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经验】如何让ppt不论到哪都能“.. 下一篇感恩教育六大策略

相关栏目

相关图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